﹝新壺的處理﹞

  (1)新壺使用前必須先做一番處理,有些新壺會在上面打上臘或油質,甚至帶有土味與雜味。傳統方法就是先用清水小火煮過後,再用牙膏刷洗一番,再換過清水煮沸後,放入一些茶葉一同煮半個小時,再把壺取出,放在通風處晾乾,要使用時,先用沸水沖過就可以了。

         (2)另一方法-水淨法-。。,再用牙膏、牙刷刷洗一番。

         (3)處理後先當茶海用,請勿直接泡茶,等茶壺士味去處後

再開始使用。

        平時保持乾淨,不用時保持乾燥,時常擦拭保養,那麼壺在泡茶過程中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它一定會回報你一把漂亮,溫潤、質感一流的好壺。茶壺更溫潤亮麗,更因陶壺本身具有吸附茶質的特性,因此一把保養得當的茶壺,不但賞心悅目,更能產生「助茶」的功效‧泡出一壺「色、香、味」俱全的茶,一舉數得。好茶配好壺,而壺並不在於你使用了多久,而在於你有沒有用心保養呵護它。它的回報就是把你喝的茶表現得最好境界,這才是目的。

 

 

養壺不只是養外表,壺身內壁亦應一併調養,方能收內外兼修之功。養壺的「內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壺只泡一種茶。因為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沖出淡淡茶湯來。

 

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否則今天烏龍,明天普洱,後天花茶,那麼必然茶味混沌,了無個性可言。

養壺守則 衛生第一

 

養壺之道

茶壺買來以後,常聽人說要養一養才用。有人用茶葉煮一煮,有人用不好的茶葉泡幾次再用,目的是想將新壺的「新味」去掉,就如同新房子,滿屋子都足油漆味、樹脂味,要過一段時間才能住得清爽;新鞋子也要穿幾次才合腳。


但「養壺」得視這把壺燒熱的程度而定,燒得愈不熟,也就足吸水性愈大,表面愈粗糙,養壺的工夫就要下得愈多,因為這種壺的泥上味較重,如果還塗上蠟質染料,那就更糟了,恐怕處理半天還無法將雜味去掉。如果這把新壺火候到家,胚土燒得很熟,應該不會有什麼雜味,養不養壺就比較無所謂了。  

另外,養壺還可以使壺身因茶汁的染色作用變得更為古樸可愛,對朱泥、紫砂有偏愛的茶友們,這道工夫是非常重要而且令人著迷的,這個境界有如中國人的玩玉,把玉掛在身邊經常撫摸玩弄,色彩、光澤自會起變化。

養壺還包括洗壺、擦壺、理壺。有人說壺不要洗,髒兮兮才顯得資格老,結一層茶垢,沒茶光沖水也有茶喝,這真是大錯特錯的講法,除非你不斷地使用,否則不洗會發酸發霉。因此,茶壺使用後一-定要用水沖洗乾淨,但不需用肥皂之類的清潔劑刷洗,一來沒有必要,二來會留下肥皂味不易去除。外表只需用柔軟的布擦一擦,水倒乾淨,然後陰乾存放,經過-一段時間,此壺自然顯現可愛的光澤。


養壺的基本條件

選購了壺之後,又該如何保養這把壺呢?保養一把壺需要具備六顆心:

1.愛心。

2.耐心。

3.誠心。

4.恆心。

5‧熱心。

6.專心。


養壺的順序

(1)、新壺買回來後,先放在小鍋中,壺的內外均置茶葉,加入能淹沒壺身的水,以溫火煮大約8分鐘,然後把火關熄後,繼續浸泡八小時左右再取出,用熱水沖洗乾淨。



(2)、每次泡茶時,內外須以熱水澆沖,或以茶水澆沖,泡完茶之後最好在一小時內將壺內的茶渣清理完畢,以熱水沖洗乾淨。

(3)、壺身可用茶水澆沖,澆沖的茶水需要用熱茶水。

(4)、乾燥的壺經常以棉布擦拭。

(5)、平時將壺拿在手中把玩、撫摸。


一把壺為人所愛護之下,就會蒼潤如玉,光亮照人。


以上是針對陶壺來說,其他的無論足瓷壺、鐵壺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基於衛生的觀點,隨時保持清潔、乾淨,並以愛惜器物的心情來保有他,這是一個喝茶的人對壺所應做的保養和照顧的義務。


茶其不僅為實用,而且成為十分典雅的工藝品,許多家庭喜歡擺一套精美茶具,有客人來時湖一壺好茶,倒杯分茗,既是親朋好情誼,又可以當藝術品陳列欣賞。

資料來源:蔡榮章《茶道教室》、范增平《茶藝學》

 

養壺  (徐學平)    

 

 

 

  壺的保養一般稱為養壺。養壺的目的在於使其更能夠涵香納味,並使壺煥發出本身渾樸的光澤。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和你結緣了,你就要細心地呵護它。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較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液,時間久了,壺色便光澤古潤。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其珠圓玉潤的內蘊。

 

  想養好壺,首先要盡量選擇質地上乘的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養壺還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並蓄,才能養出好壺。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

 

如 選 用 薄 胎 壺 泡 茶 , 便 適 宜 選 用 清 香 類 茶 葉 , 厚 胎 者 則 宜 沖 泡 濃 味 或 醇 厚 的 茶 葉 , 因 為 薄 胎 壺 散 熱 快 , 不 容 易 悶 熟 茶 香 , 厚 胎 者 , 壺 壁 內 氣 孔 較 多 , 存 溫 保 熱 時 間 也 長 些 , 故 韻 味 也 較 濃 厚 。

 

高 身 的 茶 壺 最 宜 泡 台 灣 烏 龍 茶 , 因 為 台 灣 茶 一 般 來 說 , 其 膨 脹 幅 度 很 大 , 如 採 用 矮 扁 的 壺 , 便 不 能 發 揮 其 茶 性 。 沖 泡 綠 茶 則 最 好 能 挑 選 一 個 輕 身 薄 胎 壺 , 蓋 口 要 闊 大 , 壺 身 要 扁 , 因 為 這 樣 便 可 配 合 茶 壺 良 好 的 散 熱 效 果 , 以 保 持 茶 葉 鮮 美 的 茶 香 。

 

有 一 種 中 小 形 的 茶 壺 最 宜 沖 泡 濃 香 、 韻 長 的 鐵 觀 音 , 統 稱 為 〝 孟 臣 壺 〞 , 大 概 容 量 是 從 100 cc 到 150 cc 之 間 , 這 種 茶 壺 最 為 潮 汕 一 帶 人 仕 偏 好 , 又 稱 為 〝 工 夫 茶 〞 壺 。 這 類 茶 壺 是 以 清 末 民 初 時 製 造 的 最 為 經 典 , 可 說 是 千 金 難 求 。

 

沖 泡 水 仙 茶 時 , 要 分 辨 是 潮 安 縣 的 單 叢 或 是 武 夷 山 的 岩 茶 , 兩 者 皆 有 清 香 形 或 濃 香 形 之 別 , 選 用 紫 砂 壺 時 , 泡 清 香 形 者 宜 採 用 高 身 薄 胎 茶 壺 , 反 之 , 泡 濃 香 者 則 宜 選 用 扁 身 厚 胎 茶 壺 , 有 助 增 加 味 厚 、 韻 長 的 效 果 。

 

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於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內養的關鍵是一壺不事二茶,因為紫砂壺有特殊的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否則,相互混雜,幾無個性可言,養出來的壺品性也不見得高雅。

 

  養壺最好用好茶,這樣養得快。用一般茶養也可以,只是養的時間就要長一些了。如果壺暫時不用,亦應將壺用清水洗淨,壺身內外擦干,使其不積濕氣,貯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經心,但每個細節也都可以成為一種享受,至少要有了這樣的感覺才算是明白了養壺的真諦。

 

  總之,紫砂壺的收藏者是決不會把形態各異的壺囚放在櫥架上的,真正愛惜茶壺的人會定時地將他在不同時期收獲的壺兒們挨著個兒去沏茶,以精心挑選的有不同香味的茶葉,配合不同溫度的水,去養壺之色澤,養壺之香氣。那茶水,常常是倒掉不喝的。壺本是盛茶用的,養壺人偏要反過來,以茶去養壺的性情,我想,收藏茶壺到了養壺的境地,除了要有錢,還得要有閒;除了要有閒,更得要有心。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

 

  如此說來,養壺倒應該是一種心境的修煉了,養壺也便是養氣質,洗壺也便是洗性情。我常常想,我們又何嘗不能用養壺的心情讓自己去學壺之「有容」而又不急於「盛滿」,以歲月為茶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蘊養自己呢?這樣,到最後,當歲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壺,有著茶也帶不走的蘊香。

 

 

 

 

 

摘自:《收藏》2007年第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宗碳焙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